2025年寒假,音乐学院的学子们以青春为谱,以专业为弦,将音乐艺术的“知”与服务社会的“行”熔铸成一曲动人的青春交响乐,在城乡社区、校园企业间激荡出澎湃回响。此次实践分为理论学习宣讲,教学名师访谈,赋能乡村振兴,社区实践计划,助力校园科创,传统文化传承,高中回访母校,返家乡政企实践等八种类型。
青年学子深入政务窗口、社区和国际物流公司、家电公司、建筑公司等企业,以“春联送祝福,墨香暖人心”传统文化活动为基底,以钢琴、古筝、吉他、舞蹈等等律动课堂传递时代温度,幼儿园里的《幸福拍手歌》,火车站、书店、超市里的“红马甲”,还有“青春 [最美家乡]”公众号里的美文,都诠释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




“晨兴理荒秽弦歌”——艺术耘耕沃新泥
在阡陌纵横的乡野,音乐学子“带月荷锄归”般执着,参与到家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家乡群众对音乐和舞蹈的偏好、需求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意向,策划春晚演出、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家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现本地的文化特色,让《诗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意境在现代田野重生,用音符耕耘出文化振兴的沃土。

“问渠那得清如许”——古调新声活水来
窑火千年续,瓷心一脉承。从唐代“官”字款白瓷的素雅,到宋代“白如玉、薄如纸”的巅峰技艺,每一件定瓷背后,都是时间与匠心的双重淬炼。每一项非遗传承都是“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是新时代青年应对浮躁时代的文化良方。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陈列,而是活在当下的生命力,应当成为涌动在时代脉搏中的强劲音符。

“新竹高于旧竹枝”——名师薪火照杏坛
重逢亦如初见面, 师恩更觉倍亲切。讲台上,她略见斑白的鬓发不改教书育人的意气风发,依旧耐心地精心培育每一颗种子,静待它们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跟随“黑龙江省名师”,“正高级教师”史月香的脚步,我院2401李美希同学对35名学生开展寒假“六访六帮”的活动中,李美希同学获评“先进个人”,将“全凭老干为扶持”的教育传承,在润物无声中具象化。
“不登高山不知天”——科创征途奏强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的探索精神,驱动学子躬行践履,深度探访城市蝶变与科创成果。“走进知名企业的直播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我学会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逐渐从一个依赖于学校安排的学生转变为一个能够独立承担工作责任的职场小白,为日后正式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和能力基础。”

“观千剑而后识器”——理论新声入人心
“操千曲而后晓声”的淬炼,让理论宣讲焕发艺术魅力。以“集中宣讲+分散宣讲”为主要模式,“青言青语”重点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帮助居民了解教育政策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将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传递给基层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桃李春风一杯酒”——美育星火递春秋
“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坚守,在母校回访中转化为美育接力。“梦想起航,从这里出发”等等48场主题讲座,于母校是思索改进的明镜,于学生是成长指引的灯塔,于教育生态是协发展的纽带,传递大学信息,助力学弟学妹成长,这一场薪火相传、满载收获的教育探索,印证了《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的教育真谛。

百般红紫共芳菲,青春知行结硕果。从“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到“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音乐学院学子以艺术为舟楫,在知与行的辩证航程中,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让青春理想“扎下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顺利开展,这曲知行交响乐,必将在新时代的山水间,激荡出更为壮美的和声!
编辑:方舟 高慧
审核: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