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国家非遗“楚州十番锣鼓”表演人才培养》于5月27日晚,在音乐厅结项汇报演出。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褚灏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朱玉江教授、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陈国符副教授、楚州十番锣鼓第四代传承人周宝洪老师、淮安市著名打击乐专家王步云老师,音乐学院党政领导全体师生、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部分学生到场观看。
《国家非遗“楚州十番锣鼓”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是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的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承办单位为淮阴师范学院,获批资助经费30万。本项目是面向全省招生,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舞台表演与传承的楚州十番锣鼓艺术传承人才。该项目经过严格审核选拔,共录取了来自连云港、淮安等北部地市区的20位学员。项目采用集中培训、个别辅导、通讯辅导和交流与采风等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现以演出的形式向观众们做以汇报。
演出曲目共九首,《金盆捞月》“门外东风黑早,一夜里把海棠开了,料峭五更寒,人倚着栏杆清晓,忙问不知落花多少。”这首乐曲是楚州十番锣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乐曲之一,二胡琵琶等民乐的合奏婉转动听,曲调古朴典雅,韵味深长,一板三眼,曲韵丰富。《到春来》,这首曲目由管弦乐与锣鼓打击乐两部分组成,这明快、活泼的节奏令人感到愉悦,以快速的一板一眼形式演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喜悦之情,特别是锣鼓打击乐部分将乐曲达到了高潮。《前探营》《后探营》由管弦乐与打击乐共同演奏,节奏明快清丽。《咏花》是楚州十番锣鼓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曲调细腻典雅,表达了对花的赞美咏唱。《红楼撇子》速度明快,由器乐与打击乐段连缀而成,传达了明显的传统文化印记。《咏蝶》使用一板三眼与一板一眼形式,节奏速度变化丰富,这民乐的合奏堪称精品。《阳告》《皈依》,两首乐曲具有劝戒性意义,由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形式共同组成,曲调形式古朴庄重,典雅细腻。最后,在那悠长婉转的旋律之中,结束了这次演奏会。
该项目在江苏艺术基金全方位的基金支持下得以顺利开展及实施,才得以呈现最终的结项汇报音乐会,精彩的演出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项目负责人仲崇连介绍,江苏艺术基金为“十番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极为优质的学习平台,为推进发展、传承及传播“楚州十番锣鼓”具有重要意义,愿“楚州十番锣鼓”能够在本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__local/7/EA/28/44B21E25D36116323AC1B44E1E8_CCA0411C_6AAE2.jpg)
![](/__local/3/FC/F9/7292E7524B31F7A2CD99151BB9F_0EB0F9EB_7F96E.jpg)
![](/__local/4/A1/4B/A214CC00DD04198210797046B86_3AB63529_9185D.jpg)
![](/__local/A/8B/CA/3BDC51A43C5CF909DA193346A1F_224C01BB_7E692.jpg)